“肃慎”是先秦史籍中记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东部边缘地带的象征。他们的活动区域大致位于现今的长白山脉。从其地理位置来看,“肃慎”显然不在当时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控制范围之内。然而,尽管如此,“肃慎”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却从很早开始就存在。根据史料记载,早在舜和禹的时期,肃慎便已与中原王朝有了接触。到了周武王时期,肃慎甚至向西周天子献上了一种名为“楛矢石砮”的武器。这种武器的构造反映了当时肃慎族的渔猎生活水平。具体来说,“楛矢”是用长白山区特有的楛木或桦木制成的箭杆鼎冠配资,而“石砮”则是用松花江流域产的坚硬青石打磨的箭头。周朝进入青铜器时代时,这种武器的存在显示出肃慎生活方式的原始与落后。也正因为如此,肃慎人及其后代——女真人,长期以来被视为汉文明的边缘民族,并被写入中原历史。然而,到了11世纪,女真人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根据史料,女真人的崛起首先表现为他们花费了八年时间攻灭了辽国的强大契丹帝国,随后又迅速南下,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将赵宋王朝赶出了原本的控制区,将其压制到了淮河与秦岭以南的地区。女真人对赵宋王朝的敌意可见一斑。赵宋王朝的皇族几乎全部被女真人迁往北方,这种对偏安一隅的赵宋王朝的敌视超过了已经逃亡至中亚的辽朝皇族。尽管女真人的军队在南方遭遇了韩世忠、吴阶、岳飞等将领的坚强抵抗,并因金国内部的血腥斗争而停滞不前,然而他们对南侵的野心从未完全消退。
展开剩余76%事实上,女真人的南侵野心一直未曾熄灭,而赵宋王朝也始终未能忘记故土的丧失。金朝的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的南侵行动和宋孝宗主导的隆兴北伐便是这种敌对情绪的最佳例证。因此,无论两国之间如何缔结和约,边境上的兵力始终未曾彻底撤退。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双方军力悬殊,宋军在防守上往往占据上风。我们知道,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面实行募兵制的朝代,和传统的“平时务农鼎冠配资,战时参战”的府兵制有所不同,南宋的士兵所有费用,包括粮食、装备等,全部由政府承担。历史资料显示,从宋孝宗主持的隆兴北伐结束到南宋灭亡,南宋军队的常驻人数通常保持在60万左右。然而,这60万军队的庞大开销,对已经失去三分之一国土的南宋政府来说,财政压力可想而知。大儒朱熹曾指出:“财赋岁出以千百巨万计,而养兵之费十居八九。”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南宋开始重视对外贸易,尤其是北宋末年刚刚对外开放的泉州港。
泉州港,位于晋江的出海口,不仅离主要航道近,而且能够方便地将福建及其周边省份的资源集中出口。德化、晋江、同安、安溪等地的瓷器通过泉州港进行集散,成为该港口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之一。此外,泉州港还拥有许多深水港口,如后渚港,可以容纳数百艘大型海船。泉州港的地理位置和深水优势使得它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也为泉州的繁荣提供了巨大机遇。
历史记载表明,穆罕默德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非常推崇商业活动。在《古兰经》中,他多次强调商业道德和经营规范。阿拉伯商人积极参与全球贸易,特别是在香料的交易中占据重要地位。阿拉伯人通过在非洲与欧洲之间架起的商道,将非洲中部的商品带到地中海地区,再由意大利商人转售到西欧,这些香料的价格堪比黄金。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利润,使得阿拉伯商人的商贸行为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一环。
蒲氏家族,作为泉州当地的一大商业巨头,从事香料贸易而迅速崛起。根据《藁城令董文炳遗爱碑》的记载,蒲家家产丰厚,家族成员甚至拥有数百艘商船,并成功抵御过海盗的袭扰。蒲寿庚作为家族的领袖,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还得到了南宋政府的重视。在宋理宗淳祐五年,蒲寿庚被任命为泉州市舶使,负责管理泉州的对外贸易。随着他权力的不断扩张,蒲寿庚最终成为了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然而,随着南宋的灭亡,蒲寿庚选择投降元朝,成为元朝的重要合作伙伴。特别是在南宋流亡朝廷对他的征用不满后,蒲寿庚终于在1281年转投元朝,在元朝政权中获得了新的职位。然而,他的家族并未能享有长期的繁荣。在元朝的权力更迭中,蒲氏家族很快失势,最终因与元朝贵族的争斗而遭到灭顶之灾。进入明朝后,蒲寿庚因背叛宋朝投降元朝而被彻底唾弃,明太祖朱元璋甚至下令禁止蒲姓家族成员读书或仕官。
发布于:天津市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