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邓州龙堰乡的姚营村,有一座铁公坟,这让我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铁铉被燕王朱棣在南京施以极其残酷的磔刑富旺配资,怎么会葬在邓州这片乡村之地呢?
第一次来到姚营村时,正值春季,万物吐绿、风景如画。我向村里的人询问此事,但他们都表示并不知情。
夏日的烈阳照耀下,我再次来到了姚营村。这一次,我得知村里有一位年约九十的老人,名叫姚万春,曾在汉中教书。于是,我很快找到姚老师,他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热情地为我讲述了铁公坟的相关情况。
姚老师回忆道,他小时候经常去铁公坟周围玩耍。铁公坟高约三米,面积相当大,周围由大青砖砌成的花墙环绕。墓旁立着古老的碑石和下马石等遗物。每年清明时节,县城的初中生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扫墓,有时候,铁氏的后代也会三五成群地前来祭拜。
然而,姚老师叹息道:“我退休回到家乡后,听说铁公坟已经不复存在了,也没有亲自去看过。”
这番话让我感到失望。难道这座纪念铁铉的地方,只剩下遗址了吗?不过,姚老师建议他的大儿子带我去寻找铁公坟。
在村庄西边的三间民居旁富旺配资,我沿着规划的道路走去,发现了一个被草木掩映的小土堆,四周散落着青砖瓦砾。若非旁边的石碑指引,谁也不会知道这竟然是铁铉的墓地。
展开剩余69%墓前的碑石上刻着:“明兵部尚书赠太保谥忠襄铁公讳铉遗像墓”,并且落款为奉直大夫知邓州事楚黄陈大年与从僚十余人,于雍正元年所立。碑的背后介绍称,原碑是页岩碑,因风化已被搬到花洲书院保存,这座碑是其复制品。
终于,真相大白,原来铁铉的家乡正是在此地。他死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与义气,将他的遗像埋葬于此,表彰其为乡里所敬仰的英雄。雍正元年,邓州知州黄州人陈大年亲自为铁铉立碑纪念。
那么,铁铉为何能得到如此后代的敬仰呢?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元朝初年发生的历史。
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建文帝即位,进行削藩改革,引起了朱棣的不满。为了夺取皇位,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领大军南下。建文帝派遣李景隆等将领进行抵抗,但南方的军队屡战屡败。
1400年3月,燕王带领大军开始围攻山东重镇济南。此时,总指挥李景隆已溃败,山东参政铁铉正在城外筹备粮草。得知敌军逼近后,铁铉立即带领队伍进城,与都指挥使盛庸立下誓言,誓死守卫济南。他以巧妙的计谋诈降朱棣,成功将燕军引入城内,突然放下重门,砸死了燕王的坐骑,差点让燕王命丧当场。
铁铉坚守了三个月,始终没有让燕王的军队进城。最终,燕王只能绕道而行,继续南下。直到1403年,铁铉在淮南被燕军擒获,并被押送至南京,面对明成祖,他直立不跪,破口大骂。最后,铁铉遭受了极刑。
在《老残游记》中提到,济南大明湖西北岸有一座铁公祠,后人为了纪念铁铉的忠诚与英勇,每到春秋时节,常有人前来祭拜。在山东一带的土地庙中,也有许多供奉铁铉的神像。邓州城区东门附近,曾有“双忠祠”,用以纪念邓州两位忠臣,铁铉与张巡。祠前的对联写道:“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我曾到商丘睢阳,那里保留着张巡的墓冢,并矗立着宏伟的张巡祠堂。而在济南的大明湖畔,也有铁公祠。如今,我在铁铉的家乡邓州,也希望能保护好这座遗像冢。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如今的姚营村再也没有铁铉的后代,邓州的其他地方是否还保留着他的足迹呢?
发布于:天津市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